前沿拓展:吸脂多少钱品质 玫瑰
2019年5月2日,“互联网医美第一股”新氧赴美上市。本质讲,新氧是一个医美行业的信息服务提供商,主要依靠广告和抽佣盈利,仅2018年新氧的广告收入就达到4.15亿元,抽佣收入达到2.02亿元。作为一个电商平台,新氧挣的是线下医美服务机构的钱,它的成功上市也把打玻尿酸、、割双眼皮的线下实体医美机构推到更多人面前。为医美机构服务的电商平台都登陆纳斯达克,医美机构是否也有机会?
总体来看,整个医美市场主要由上中下游三个部分构成。医美耗材(药品、器械等)生产商作为产业链的上游;中游主要是广告传媒、医美电商平台(如新氧)、B2C代运营和咨询平台等;下游主要包括公立医院、大中型私立美容整形医院、门诊和单体诊所等,三方共同构成医美产业的生态圈。
上游依赖于国外进口、集中度高、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局和规模;中游实现了医美信息的透明,使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冲击,但近些年同质化程度高,作者认为,聚焦2C的医疗服务市场或许会有新的机会。
据灼识咨询数据统计,中国总体医学美容服务市场规模(所指下游服务市场不包括上游和中游)从2013年人民币360亿元增长到2018年人民币836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18.8%。
据更美APP发布的《201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中国在2017年有1400万人通过整形变美,同比增速为42%,而对比美国、韩国等医美市场成熟10%左右的渗透率(渗透率以每千人接受医疗美容疗程为单位),中国医美仅在2%左右。由于大众对于医疗美容事业的认知度以及接受程度不断增长,灼识咨询预测未来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预测将持续增长,并于2023年达到人民币1,982亿元,实现2018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8.8%。
医美行业的前景被更多人看到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赛道。但截止目前,国内下游市场还没有形成市场份额超5%的品牌。国内正规的医美机构头部有美莱、艺星、伊美尔等,连锁数量分别为35家、19家、12家,整合提升空间还很大。
一方面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;另一方面医疗美容机构赛道还没有出现独角兽,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一些商业机会?是否有黑马企业诞生?对此,小饭桌采访了数位创业者及投资人:
繁星医美CEO刘腾飞
驯鹿医美CEO金光阳
星和医美科技CEO林信一
星范医美CEO颜仲裕
颜术CEO宋为民
国药资本高级投资经理王威
青锐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姚姗姗
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讨论:
制约医美机构快速发展、没有龙头诞生的原因是什么?
获客成本达6000元/人,降低成本的新思路是什么??
医生资源稀缺,是“重”医生还是“轻”医生?
运营成本愈加高昂,哪些趋势初见端倪?
创造美的医美服务行业并不‘美’
1、行业有信任危机,供给端竞争激烈
虽然医美服务行业没有诞生一家超大连锁品牌,但供给端的竞争并不少,主要还来自于黑诊所的竞争。
据新氧《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2018年中国共有近万家正规医美机构提供服务,而中国医美黑市共有超过10万家非法执业的工作室、美容院等机构,这些没有医疗资质的‘黑诊所’对用户提供打针注射甚至开展外科手术,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,破坏了良性的消费环境,加剧了供给端竞争。
同时这些黑诊所和一些低专业度的民营机构,制造了很多医疗事故,是社会新闻的“常客”,打击了公众的消费信心,让大量正规医美机构都背负“原罪”。
不同资质的机构所经营的服务项目也不同,超范围经营问题在生活美容里经常发生。
所以一家正规的医美机构,不仅要与同行竞争,还要不断为行业背书,做市场教育,为整个行业的低形象“买单”。
好消息是,随着近些年医疗事故频发,医患纠纷愈演愈烈,加强了对低专业民营机构、非法工作室的监管。这也意味着,行业从蛮荒期走向规范化,中国医美黑市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小,正规医美机构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。
2、获客成本达6000~8000/人
医美服务行业的特点是:毛利率高、净利率低,营销投入巨大,靠广告拉业务。
一个例子是,去年6月15日,艺星医美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。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,从2015年至2017年,公司净利润从1298.1万元增至1.14亿元,两年间增长近9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7年艺星医美销售费用为3.05亿元,占同期毛利润比例高达55%,2015年、2016年,艺星医美销售费用占毛利润的比例均超过60%。
医疗美容的早期入局者是莆田医美,直到今天,民营机构里的过半江山仍然是莆田医美。在医美行业,莆田人出钱建立机构,雇用医生,开创了问诊制,猛砸广告、通过百度竞价很快占领消费者心智,获取了大量流量。然而随着莆田系医美机构营销驱动模式逐步受搜素引擎掣肘,导致渠道费用节节攀升,终形成了行业畸形的成本结构。
《2017 医美行业营销获客白皮书》指出,以 2015 年北京某整形机构市场推广为例,其搜索竞价 20 元/点击,按每天一万次的搜索点击,该机构一个月总营销费用 750 万元,一个月搜索竞价费就占到 600 万元。按照 0.05% 的转化率计算,一个客户的获客成本约 4000 元,2017 年已经涨到 6000-8000 元。
为了降低获客成本,医美机构开始和生活美容机构合作导流。美容院和美甲店客群重合,美容师担当起KOL的角色导流至医美机构后抽佣, 但合作的结果往往是,生活美容机构从初的3、4成,到后的7、8成,后干脆自己开办医美医院,双方的合作也从“蜜糖”到“砒霜”。
3、医生资源稀缺,机构难扩张
医美尤其是整容外科手术,依赖医生的技术经验、审美,医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生是行业的核心资源。
一方面,SAPS数据显示,截止2015年底中国大陆整形医生数量为2800人,每百万人拥有的医美医生人数仅为2.2人,远低于巴西(27.5人)、美国(20.3人)和韩国(16.5人)。
另一方面,一个美容外科专科医生8-10年的培养周期,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,由此带来雇佣成本高、流动性大等问题制约机构发展。
4、重投入,回本周期长
开设医美机构,从类型上看常规有三种选择:诊所、门诊部、医院。
“和其他消费服务不同,医疗服务从不是一个轻投入的生意,有较高的‘医疗成本’,包括科室配置、医疗人员配置、面积保障、医疗设备投入、医疗执照审批的时间成本。”驯鹿医美CEO金光阳说。
一般来说,医美诊所的面积大约在300-1000平,门诊部的面积大约在1500-3000平。在医疗人员配比上,医美诊所至少需要美容外科主诊医生、医师和护士各1名;医美门诊需要少五名医生和五名护士。
租金、人力、购买医疗设备等都是重投资,因此除非有相当大的投资和各类资源,否则一般人不会选择一开始就筹建医院。
5、人才稀缺,管理率低
医美行业在营销、公关、电商、培训、管理领域相关的人才都很缺少,并且医美行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尚不足够。
面对困境,很多大企业通过内生增长+外延并购进行连锁化运营来快速提升占有率。2016年朗姿并购6家医美机构,苏宁环球收购12家医美医院。华韩整形、丽都整形、春天医美等医美机构登录新三板,采取增资的方式撬动行业并购。此外,像美莱、华美、艺星等也通过并购重组自建等方式扩大版图。
乱象之下,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试图通过解决上述痛点实现弯道超车。
行业痛点,各路玩家如何各个击破?
1、获客成本从6000元/人到300元/人?
新媒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获客成本。
不管是新氧、更美,还是已经涉足医美的美团点评、阿里大健康,归根结底还是流量之争。
“电商平台肯定是解决了一部分获客成本高的问题,比传统的流量渠道更符合当下的需求。我们目前电商平台投产比是1:5,获客成本基本控制在300元以内。
从目前来看,新氧,更美的交易数据在医美行业的占比还整体偏低,所以预测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渗透率,同时也会有更多新模式的流量分发平台崛起。”繁星医美CEO刘腾飞讲到。
“从获客的角度看,我更看好轻医美的未来,用户的决策周期短,市场渗透较为容易,更加适合电商平台、自媒体运营。因此在轻医美赛道,我们更看好懂电商、会玩自媒体、具有互联网思维,能有降低获客成本的团队,”青锐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姚姗姗说。
精品专科诊所以单一品类切入,提高品牌关联溢价。
精品专科诊所是一个趋势,越来越多的机构在SKU上开始做减法,以一个精、专、细的品类进入,打造某细分市场的专业品牌形象。例如植发专科连锁、脂肪专科连锁、脱毛专科连锁等。通过打造单项爆品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,为机构创造高利润和品牌关联溢价。
但品类过于单一带来的是顾客的粘性和复购率低,获客的边际成本无法降低。“例如鼻部整形专科机构,客单价高,但做过的人基本不会再来,机构要始终面临扩新的问题。”某行业人士说。
2、面对医生稀缺的两种相反态度
面对医生资源稀缺的现实问题,行业有两种态度。
第一种是重视医生,通过给与医生更多话语权和利益分配,牢牢锁住优质的医生,例如医生集团,它们的典型特征是医生既是业务人员也是老板、股东,参与机构的决策,医生和职业经理人搭配。
目前医生集团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以产业投资人的形式扶持医生创业,营收来自医院的利润分红,如联合丽格;一种是委托加盟管理的形式介入,不投资不占股,营收来自加盟费和管理费,如星范医美。二者都提供统一营销、供应链优势、信息化管理、人员培训等。
虽然医生集团模式掌握了医美行业的核心资源,但处理医生个性和连锁品牌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。“云集大咖医生的医生集团模式,总部职能对于分机构的管控能力、运营能力是发展关键之一。总部如何在个性化中寻找相同的部分,打磨统一的连锁标准很重要。”颜仲裕说。
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斌在名为“丽格李斌”自媒体中也提到:“医生们专长于技术,但普遍缺少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。而接受投资人投资的医生,却时常会在经营管理权上与投资人博弈,不欢而散的不在少数。医生们看重个人品牌,加入了连锁机构后,有时仍然强调个人品牌,在营销上浪费了连锁品牌的市场价值,削弱了市场竞争力。”
可见,如何能连而又锁是医生集团模式目前面临的现实挑战。
第二种是‘轻’医生,他们放弃高难度的外科手术,通过选择相对不那么依赖医生经验的服务产品来发展扩张,降低对于大咖医生的经验依赖,使得年轻医生上手快,例如轻医美和精品专科机构。
轻医美泛指非手术美容项目,主要包含美容皮肤科和微整注射,不经营隆鼻、隆胸等整容外科手术。
“轻医美的优势是医疗风险低,恢复快,更容易被接受,且高频消费有利于维护客户粘性,同时轻医美对于医生尤其是大咖医生个人的经验依赖程度低,更容易实现诊疗与管理的标准化。”国药资本高级投资人王威说。
轻医美的优势被创业者和投资人广泛认同。据灼识咨询数据统计,非手术医疗美容服务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47亿人民币,2013-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%,预计2023年达到750亿人民币。而在创投领域,除了联合丽格之外,几乎资本都押注在了轻医美领域。
然而当轻医美诊所逃离对医生的依赖时,又不免陷入对产品和仪器的依赖。很多客人在接受轻医美项目时,以为自己是在为产品和仪器买单,对机构品牌认知不深。而另一方面,轻医美项目长期为大型综合医院的引流项目,客单价低,再加上同质化竞争激烈、价格战是行业普遍现象。
简单讲,如何摆脱同质化,不沦为产品和仪器的“销售”,提高机构的品牌力?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的价格战,提高客单价?是轻医美面临的现实挑战和竞争要点。
几家轻医美机构的策略都有不同,“星和医美科技将重点放在加强总部职能、培养团队协同上。营销、公关、电商、IT、客服、采购、行政、财务、人资、培训,这些维度的协同保障顾客去任何一家门店的整体感受一致,继而让客户认知品牌。”星和医美科技CEO林信一说。
“颜术搭建内容壁垒,建立了基于“循证医学”的服务标准,主要解决损容性皮肤病,如玫瑰痤疮、黄褐斑,避免同质化竞争、保持较高客单价,使皮肤问题的诊疗标准化,经验不一的医生都能判断病例,以缓解诊所连锁扩张时的医疗资源稀缺。”颜术CEO宋为民说。
精品专科机构同轻医美类似,选择一个医疗风险较低,操作相对简单,评价标准客观的品类进行复制、扩张,减少依赖专家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审美。
植发专科连锁是这一模式的典型。据了解,截止2017年,植发领域的第一梯队雍和植发在全国共有24家医院,收入达到5亿人民币;2018年收入达到9+亿人民币,净利润维持在15%-20%。植发精品连锁机构的良好益,也增强其他满足同等条件的精品专科机构成功的信心。
3、医美运营成本愈加高昂,有两种趋势初见端倪
一是机构规模缩小,机构更多以小而美的诊所出现。
出于成本的考虑,很多机构开始向轻医美、精品专科方向发展。小而美的诊所节省了昂贵的科室配置,所需的面积更小,医疗人员更为精简,回本周期短。
二是更多连锁机构瞄准下沉市场。
据新氧2018年医美白皮书显示,我国一线到四线人口数量依次增多,但医美消费在适龄人口中的渗透率却是依次递减的,这说明未来广大的二线以下城市的年轻女性是主要的增量人群。据了解,星范医疗美容机构、繁星医疗美容机构、驯鹿医疗等美容机构都在下沉市场布局。
“除了渗透率,下沉市场的供给端还不饱和,其他轻医美品牌多在一线城市布局,下沉市场的竞争小、我们希望借助先发优势,通过快速扩张来塑造品牌、抢占市场。”繁星医美CEO刘腾飞说。
“从扩张速度来看,拿到二三线城市医疗执照较为容易,一线城市的基础量太多了,行政审批谨慎,在一线城市发展连锁,很难。”驯鹿医美CEO金光阳说。
下沉市场的地租、人力、医疗成本都较低,但同时二三线城市的医生和配套人才却更为稀缺,这是布局下沉市场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结语
目前阻碍医美机构发展的原因,主要有行业信任不足、获客成本高、医生资源稀缺、人才稀缺、运营成本高的五个现实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各个创业者通过探索不同的路来规避,例如运营新媒体降低获客成本,通过专科专项定位来提高营销优势;例如通过医生集团的模式抓牢医生资源,或者选择相对不那么依赖医生经验的服务产品来发展扩张,像轻医美和植发等等。
然而在不同的探索路上,又会有新的挑战产生。比如医生集团如何能使各分机构联而又锁,轻医美如何避免陷入同质化、价格战,精品专科机构如何提高复购和顾客粘性。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。
不过总的来讲,变美对于人尤其是女性来讲是个硬需求,随着大众对于医疗美容事业的认知度、接受程度不断增长,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医美线下服务市场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。
目前医美机构没有一家独角兽,这被更多的创业者看到,而未来是否会出现龙头,我们也拭目以待。
拓展知识:吸脂多少钱品质 玫瑰
还有整形疑惑?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?可以点击
【在线咨询】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,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、医生对比、价格对比等服务喔~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