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拓展:意外窒息死亡
属于意外。
来源:读特
“叮……叮……”2022年1月22日凌晨,儿童耳鼻喉科值班手机响起,划破夜的宁静。
“快点下来,120急诊转运送来一个6岁小孩,吃东西卡住了,呼吸困难,血氧饱和度不到90%!”电话那头,传来医务部值班人员急促的声音。血氧饱和度不到90%,意味着小孩已严重缺氧,可能面临生命危险。
王医生匆忙赶到急诊,只见小孩躺在急诊床上吸着氧气,呼吸费力,面色有点苍白,嘴唇发紫,还不时地发出“咳”的声音。王医生见情况不妙,立即联系上级医生并通知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。
详细询问病史才得知,小孩晚上11点的时候,吃了一些巴坦木,也就是俗称的薄壳杏仁,跟姐姐追打、跑跳了一阵后,躺在床上突然呕吐起来,同时出现呛咳。当时小孩口唇发绀、面色青紫,意识模糊,家属慌忙之中使用了抠喉催吐,把手指头也咬伤了,过了一会,孩子终于醒过来了,但还是呼吸费力。
家属几近崩溃,立即抱着孩子到临近医院就医,由于孩子病情危急,医生建议立即转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,那里设有专门的儿童耳鼻喉科。
儿童耳鼻喉科团队立即给孩子施行了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。术中看到,患儿的右侧主支气管及左侧的部分支气管被异物堵住,血氧饱和度也极不稳定,在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下,钟建文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快速将异物取出,孩子转危为安。
取出的巴坦木碎块
在我国,气管、支气管异物占0-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7.9%-18.1%,约80%的患儿好发年龄在1-3岁。异物的发生有的性别、城乡和季节分布特征,男性多于女性,农村远高于城市,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。常见的异物有花生米、瓜子、豆类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因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,然而面对小儿气道异物,不少家长仍然存在误区。
医生建议,从以下方面做好预防,减少患儿意外伤害:
家长应注意做好家庭教育,教孩子从小养成口内不含物的习惯;当口含食物时,不要引逗儿童哭笑;发生呕吐时,应把头偏向一侧,避免误吸;咽部有异物时设法诱导其吐出,不可用手指挖取;小于3岁儿童应尽量少吃干果、豆类。小件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,年幼儿童需在监护下玩耍。
一旦孩子不慎发生异物吸入,应迅速送至有条件取气管异物的医院。途中注意尽量减少各种刺激,避免患儿哭闹、咳嗽,保持安静。
万一出现呼吸困难、窒息时,可针对不同年龄段,选择适合的紧急处理方式。上腹部拍挤法适用于 l 岁以上的儿童,注意操作的力度,可反复 5 -10次。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有导致腹腔和胸腔脏器损伤的风险。拍背法适用于 1 岁以下的婴儿。注意头低于躯体,可重复多次。
(原标题《6岁男童命悬一线,只因一颗“巴坦木”》)
(作者: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仇书要)
本文来自【读特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
拓展知识:意外窒息死亡
还有整形疑惑?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?可以点击
【在线咨询】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,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、医生对比、价格对比等服务喔~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