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拓展:医美整形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评论员 陈江
当下,容貌焦虑已经侵入孩子们的世界,为数不少的未成年人受到“诱惑”,走进医美机构在脸上动刀。近日,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对《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(修订草案)》(下称“修订草案”)进行一审。修订草案对未成年人医疗美容提出了新要求,提到“未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,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”。
如今,在“颜值即正义”的旗帜下,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,愿意通过人工手段,使自身的容貌再上一台阶。而且,医美消费呈现出年轻化、线上化的趋势。据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《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,“95后”“00后”用户群体的占比分别为35%、18%,合计53%。 可见,医美整容年轻化、低龄化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但一些医疗美容机构,用“整容要趁早啊,当不了学霸当校花”之类的话术,引导未成年人入坑,这种现象就颇令人担忧。众所周知,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,需要通过手术等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进行修复与再造,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,风险较高。而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发育阶段,心理、心智又尚未成熟,过早做美容整形手术的话,反而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。
然而,现行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对未成年人整形美容问题,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规定,因而一些有识之士一再呼吁,法律应跟上监管的步伐。2014年,广州市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,对未成年人医美整形“亮剑”;上海则在今年2月,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条例,增加了“未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,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”的内容,对未成年人医美消费做出了明确限制,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。
此次,北京市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,强化了监护人的责任,亦明确要求,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,任何机构都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。这标志着医美行业规范化进程加速,市场监管对从事未成年人医疗美容的监管法治化、常态化。同时也说明,只有执行更加严格的程序,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。
从广州、上海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,再看北京的未成年人保护规定,都是把监护人同意设定为未成年人整容的先决条件。这无非表明:规范未成年人医美整容,必须按下监管键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而真正刹住医美低龄化的风气,除了必须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严管外,还必须形成社会合力,有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标准,去构筑未成年人强有力的保护防线。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拓展知识:医美整形
还有整形疑惑?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?可以点击
【在线咨询】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,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、医生对比、价格对比等服务喔~!